古城丨解密四川邛海水下古城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失落的邛都 邛(qióng)海 古称邛池,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泊,也是全国著名的湿地。它的水域面积超过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深处可达34米,湖水常年清澈透明。可是,就在
失落的邛都
邛(qióng)海古称邛池,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泊,也是全国著名的湿地。它的水域面积超过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深处可达34米,湖水常年清澈透明。可是,就在这样一片烟波浩渺和湖光山色之下,却隐藏着一个关于水下古城的惊天秘密——水下古城。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缺少详实的证据,邛海水下古城的争论从来也就没有停止过……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对那些失落的文明抱有很大的兴趣。比如“玛雅古国”、“亚特兰蒂斯”等等。而在我国西南地区,邛海水底也沉睡着一座古城,也让南来北往的游客们对它充满了好奇。
“邛”部落想象图
2004年,为更好地完善邛海流域环境规划,当地相关部门请来了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专家,首次对邛海水底进行考察。当时,专家们把声呐放在船上,以每隔20米的距离,平行地在邛海上开过,就像梳头那样,把整个邛海从南到北梳了个遍。
考察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原来,声呐显示的数据竟然呈现出规律性异常。按规律性异常数据最后框定的图案来看,其水下面积竟然达到6平方公里左右。相关专家研究后认为,如果这个规律性异常区域是建筑群的话,则很可能是“一个被遗忘在史记之外的国度”。
“邛”部落遗址
根据当地传说以及一些零星的史料显示,在遥远的古代邛海附近生活着一个名为“邛”的部落。邛族人擅长捕猎和农耕,曾强盛一时。然而,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整个邛族却突然消亡。同时,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冒出来一个硕大的湖泊,也就是今天的“邛海”。因此,有人猜测邛海之下的这个遗迹很可能就是当年邛族人构建的城池“邛都”。
如果能够证实邛海水下古城,或许我们便能借此揭开传说中邛族失落之谜。之后,专家们在查阅邛海相关史料时,意外发现邛海还和神秘的古蜀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1年,在成都著名的金沙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印有神鸟图案的金箔“太阳神鸟”图,据考古学家们研究,发现这种神鸟仅见于金沙和三星堆等古蜀国的遗迹之中。由于四川盆地周边适合大型鸟类生活或者是迁徙的湿地最主要就是邛海,因此学界一般都认为“太阳神鸟”的原型动物生活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古称“邛池”的邛海湿地。
然而,遗憾的是当地有关部门曾经派潜水员携带设备进入水下进行实地探查的过程中,潜水员们却发现在水下所见到的,并不是想象中呈方形的房屋、墙垣,而是许许多多圆形、长圆形的淤泥堆,它们的高度在二、三米到四、五米不等。潜水员伸手去探摸,手臂和头有时都会陷进了淤泥,无法接触到其本体,也正是因为这个结论给“邛海水下古城”留下了长久的悬念。
寻找太阳神鸟
2017年1月,为了彻底揭开邛海水下古城的面纱,一只由考古学、历史学、地质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科考队来到了西昌市。他们通过咨询鸟类学专家,得知现在全球共有九条候鸟迁徙的路线。这其中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中亚迁徙线,西亚-东非迁徙线都与我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奇怪的是,并不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邛海湿地每年却也聚集着大量远道而来的候鸟。
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蜀曰邛,皆夷种也”。因此,有学者认为“邛族”很可能是形成古蜀国的核心族群。从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鸟是古蜀国的重要图腾。古蜀人以鸟类为图腾是否和邛海湿地大量候鸟聚集有着某种关联呢?
众所周知,候鸟迁徙依靠的是特别的导航系统,地球磁场就是它们判别方向的依据之一。科考队由此大胆假设,邛海的水下会不会因为存在着奇异的磁场,所以才能吸引大量候鸟的到来呢?然而在随后的调查中,科考队并没有在邛海一带发现磁场异常的现象。不过,他们却发现了邛海与众不同的地方。
文章来源:《四川动物》 网址: http://www.scdwzzs.cn/zonghexinwen/2021/0426/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