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汉一退休教师用竹编讴歌时代精彩
介绍竹丝制作过程
张平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用竹子编出来的,咋一看还以为是画出来的。”在四川宣汉县南坝镇街道,住着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教师,他用自己钟爱的竹编艺术,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花费四年时间,编织成了一幅竹编精品。他用细若发丝的竹丝编织各种人物、船只、树木、各种建筑以及牲畜,再现了原作的神韵和北宋时代的繁荣,令观者叹为观止、翘首称赞。
竹编是他一生至爱
这位老人名叫曾阔繁,是原宣汉县昆池职中(现圣灯中学)退休教师,因其高超的竹编技术,被誉为“竹编艺术界的张择端”和“达州第一编”。曾阔繁自小喜欢竹子,在耳濡目染家乡人用竹篾编织各种日常用品和工艺品后,他对竹编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八、九岁时,经常拣别人废掉的边角竹子,学编一些篮子等小用具。十二、三岁时,他开始向篾匠偷师学艺。刚开始加工竹篾时,因为不得其法不仅浪费了不少竹材,还常常被篾挑伤了手,有的伤口甚至深可见骨,更有好几次伤口感染,痛不欲生。经过三、四年不懈的练习,终于能如愿加工出所需竹篾。读初中时,能编得一手好扇子,可以挣点学费和打杂费。
曾阔繁正在精心编织
师范毕业参工后,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的业余时间,他依旧对竹编勤耕不缀。编织的满床都是花的1200头席子,卖了300多元,相当于几个月的工资,更加坚定了他对竹编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他不光动手还动脑子搞创新,琢磨竹编技术如何与书画艺术相结合。
退休后,他更是把所有精力投放在竹编的学习和研究上。经过艰苦求索和多次试验,终于创出精妙绝伦的平面竹编书画艺术--中华一绝“宣汉曾氏竹编艺术”!
用于编织书画的竹丝都是由他亲手一丝丝纯手工打造出来的,经过上百道工序才能加工出薄如蝉翼、透过竹片能够清晰看到竹片下报纸字迹的可用之材。据曾阔繁介绍,一幅《清明上河图》就用掉了鲜竹250斤左后,而可用的成品仅200克,还要在加工出来的薄竹片上根据作品的需要分层次分类染色,阴干后再分丝,竹丝能够永不褪色。20丝/cm以上的竹丝纤细程度让人口瞪目呆,确实丝丝见功夫。
九龙图
众多精品成馈赠首选
“我不爱打牌钓鱼,却酷爱竹编,除了工作,我的时间几乎都是在竹编中度过的!”曾阔繁坦言。几十年来,他先后编织了《清明上河图》《九龙图》《兰亭序》《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沁园春.雪》《岳母刺字》等100多件作品。
伟人像
很多作品,一经面世,就备受青睐,成为各种高端博览会议和招商活动馈赠精品。2009年编织的《兰亭序》和《九龙图》在宣汉引起了轰动。天下第一行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他用巧手织就,一笔一画尽得王羲之笔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神韵。《九龙图》已被极其欣赏曾阔繁竹编艺术的台湾收藏家收藏。
其作品多次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展出。2010年,他的作品代表四川省在上海世博会和由农业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农民画协会共同举行的海峡两岸特色产品博览会上参展并进行文化交流。在海峡两岸特色产品博览会上,他的竹编《五牛图》、《送子观音》等作品受到了来自我国台湾省嘉宾的青睐和喜爱。2019年,在宣汉县的对外招商活动中,其作品《兰》《竹》作为珍品远送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客人惠存。
兰亭序
用真心讴歌时代精彩
“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所处的时代是精彩的,我要用我手中的竹丝去尽情讴歌这个精彩的时代,生命不息,编织不休!”虽然年近古稀之年,曾阔繁激情四溢。
巴山峡谷 土家风情
面对火热的生活,他不断地创作着与时代同拍的艺术精品。透过他的一件件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作为一个本土艺术家的情怀与担当。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开园后,宣汉作为全省脱贫人数最多的县,脱贫成果令世人惊讶,他创作了《巴山峡谷 土家风情》,真实直观再现了宣汉战天斗地、攻坚拔寨的决心和取得的辉煌成绩。
文章来源:《四川动物》 网址: http://www.scdwzzs.cn/zonghexinwen/2021/0303/582.html